2024年11月14日下午,南京大学刘成富教授在德正楼308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非洲法语文学史及其背后”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法语系系主任储春花主持。
讲座中,刘教授首先提醒我们作为法语人应当要关注非洲,关注非洲与法国,关注中非交流。他指出当下法国文学的概念正逐渐向“法语文学”转变,其中“非洲法语文学”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讲,非洲法语文学历史仅百年,即自勒内·马朗的小说《巴图阿拉》1921年获得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开始以来。《巴图阿拉》是一本由黑人创作的法语小说,其获奖是一项破天荒的创举,引发了激烈论战。
刘教授接着从地理和宗教两个方面梳理了非洲法语文学的历史脉络,着重介绍了几位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探讨了法国文化对非洲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塞内加尔的诗人总统莱奥波尔·桑戈尔,其作品深受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影响。波德莱尔将黑人女人比作黑钻石,颠覆了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美丑观念。在桑戈尔作品中,亦颠覆性地呈现了许多非洲的“美好事物”。他的作品和他在巴黎求学时与塞泽尔等人创办的杂志《黑人大学生》成为传播黑人文化新的阵地,是非洲文学瓦解西方价值偏见的有力证明。
在谈及“黑人性”文化运动和黑人文化身份认同与建构时,刘教授以几内亚作家卡马拉·莱耶及其自传性小说《黑孩子》为例。这部小说回顾了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部落生活和少年时的求学经历,探讨了在西方文化对于非洲传统生活模式的冲击。
随后,刘教授介绍了阿尔及利亚作家卡泰布•亚辛及其小说《娜吉玛》,并指出历史上的阿尔及利亚至少经历过4次外族入侵。作品中女主人公娜吉玛身边有4个追求者,她的母亲也曾被4个追求者争抢,亚辛将这4个入侵民族隐喻为4个男人。由此,在非洲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许多历史性的、民族性的内容。
刘教授进一步扩展时空界限,介绍了加勒比海地区相关的法语文学,他以艾梅·塞泽尔为例,指出其长篇诗集《返乡笔记》为马提尼克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刘教授指出:从泛非洲的角度出发,加勒比海地区与非洲是一家,但加勒比海人来自很多地方,文化也是多样的。就像飓风将风格各异来的文化搅动在一起,因此加勒比海的文化很有特色,包容性极强。
在讲座结束之际,刘成富教授总结道,文学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面貌。他呼吁法语人们进行在研究非洲相关课题时,应保持对非洲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讲座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刘教授一一作答。随后,顾晓燕副教授指出刘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非洲文学文化讲座,透过法语文学看非洲,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冲突和演进。储春花老师再次表达了对刘教授精彩讲座的感谢,并鼓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跨学科研究,拓宽视野,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非洲国家,为个人和国家发展获取更多机遇。最终,法语系的这次讲座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气氛中圆满结束。
www.nufe.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jxfwellbet登录 - jxf官方欢迎你
中国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咨询电话:025-86718375